消失模铸造
技术被分解成三个步骤:白区、浇铸和清整工序。消失模铸造工人根据聚苯乙烯的发泡成型制造了“白区”这个词,并且,测得铸件质量80~90%取决于白区工序。白区工序过程是珠粒发泡、泡沫成型、组合成串、刷涂料、烘干。而整个技术的其它工序也很重要(事实上,浇铸一个消失模模具跟一个空腔铸型没有半点相似之处)。这篇文章重点在于介绍消失模白区工艺以及白区在制作高质量的大批量铸件中的作用。
为了清楚的说明消失模铸造中的泡沫成型部分,关于消失模模具是如何制得的讨论是须的。
消失模铸造
技术是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发泡塑料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层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条件下浇注液体金属,使模型气化并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所需铸件的方法。对于消失模铸造,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国内主要的叫法有“干砂实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简称EPC铸造。国外的叫法主要有:Lost Foam Process (U.S.A)、P0licast Process(Italy)等。
与传统的铸造技术相比,消失模铸造技术具有与无伦比的优势,因此被国内外铸造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铸造技术”和“铸造工业的绿色革命”。
1956年H.F.SHOYER开始了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用于铸造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大的兴趣,1958年以_的形式公布于众,当时称之为“无型腔铸造”。起初,该法只是用来制造金属雕像等艺术品铸件,以后经过许多实践和探索,1962年西德引进_,消失模铸造法才开始被开发,并在工业上得到应用。这也是国外消失模铸造的发展简史。
1964年T.R.SMITH发表了使用无粘结剂干砂造型生产消失模铸件的_。到了1967年,采用普通粘土砂和自硬砂的消失模铸造法获得了成功,并在许多得到了应用,生产了成千上万吨铸件,但无粘结剂干砂实型铸造却没得到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整个六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
,消失模铸造
法限于单件小批生产,典型产品是汽车模具、机器底座、艺术品等。1968年,德国人E.KRYZMOWSKI在砂箱内抽成负压进行浇注,取得了_,即现在的消失模铸造。
八十年代以前,由于_的制约,生产中使用无粘结剂干砂消失模铸造受到限制;铸造界与其他产业部门协调不够;由于工艺不当、型砂和涂料不合适以及模型质量不高所导致的实型铸件外观及内在质量不够好,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等待、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使得消失模铸造法发展缓慢。
1981年以后由于相应_技术失效,再加上经过几年努力,发泡聚苯乙烯原料珠粒有了很大进步、模型组合粘结剂质量_、高质量涂料被研制成功等工艺技术的进步,消失模铸造法得以迅速发展,并很快在生产上得到应用。1982年先公开了上一条生产复杂铝铸件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线。至此,消失模铸造作为一种新的铸造工艺方法被应用于生产。
1979年,由我国消失模铸造_、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述哲教授的课题组,在中国早开始了
消失模铸造
的
原理性试验。同年,黄述哲教授在铸造工艺学会上发表了“消失模铸造基本特性的研究”论文报告,在国内系统阐述了这一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性。1982年,在大量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黄述哲教授主持在光机所工厂建成了一条消失模铸造实验生产线。黄述哲教授主持完成的“消失模铸造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于1997年、1998年分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我国铸造工业界科技成果中获得的高奖项。1998年被科技部列为“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99010202A)。黄述哲教授主持完成了数十个技术_、功能完备、配置合理、生产的消失模铸造流水生产线工程。
泊头市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在不断的研究开发消失模铸造工艺,工厂黑区采用电炉熔炼的流水线浇铸,白区配备四台成型机、两台蒸缸和预发机等相关制模设备,实验室器材_,可做多种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试验及金相分析,另配有相关的热处理、清理、打磨等一般通用设备。
精诚铸信誉,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完善产品的设计与技术革新,在铸造行业中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