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消费创历史新高,结构发生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钢铁企业被迫大幅度减产,2008年10月份,钢的生产水平降至年产4.2亿吨,比年内_水平下降26%。在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钢铁生产开始逐步回升,2009年6月份以来,各月始终保持较高生产水平。2009年全年产钢56784万吨,比上年增产6753万吨,增长13.5%。在钢产量除中国外减产21.5%的大背景下,国内消费需求强劲,弥补了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压力,与上年相比,出口减少回流到国内粗钢4479万吨,国内粗钢表观消费达到56504万吨,增长24.8%,创历史新高。
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全年钢材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以建筑钢材为代表的长材增长幅度高于板材、以生产长材为主的地方企业增幅高于重点大型企业。2009年长材增长23.4%,高于板材9.3个百分点。地方小企业增长25.1%,高于重点大中型13.9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大幅下降。受需求萎缩影响,2009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急剧下滑,而钢材、钢坯进口则在大幅度增加。我国也由近几年的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5月末累计净进口粗钢达228万吨。6月份以后,在市场逐步回暖和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作用下,钢材出口形势开始好转,连续月度出口环比增加。将钢材折算成粗钢,2009年,我国累计净出口粗钢286万吨,再次呈净出口局面,但同比减少4479万吨,下降94%。
(三)钢材市场震荡频繁,价格低位运行。2009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逐步回升。但由于产能总体过剩,导致全年钢材价格总体低位运行并出现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2月回升后下滑,至4月中旬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年内95点。次是在8月初,钢材价格迅速攀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一周升上了6.2个百分点,达到116.3点,之后,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再次演绎了暴涨暴跌的一幕。在经历了三个月的下跌后,11月下旬开始企稳回升。全年钢材价格综合指数高低落差21.3个百分点,振幅比上年减小40个百分点。年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07.2点,比2009年初上升3.9点,全年呈现钢材价格波动频繁,但幅度缩小的局面。
(四)行业扭转亏损局面,企业效益改观。金融危机爆发后,行业连续7个月亏损,从2009年5月起,钢铁企业遏制住亏损局面,实现赢利。至11月末,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812亿元,同比下降42.3%。全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54亿元,同比下降31.4%。尽管下半年企业实现盈利,但全行业仍有28%的企业亏损,亏损总额165亿元,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8家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63亿元。
(五)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上年水平。2009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钢铁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目前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初步进展。全年共淘汰落后炼钢能力1691万吨,落后炼铁能力2113万吨。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同时,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上年水平,前11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9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六)提高产业集中度,联合重组继续推进。2009年,钢铁行业重组又迈出了新步伐。宝钢集团入主宁波钢铁公司,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订重组协议,首钢成功重组长治钢铁公司。已完成联合重组的河北钢铁集团、武钢集团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内部产供销、投资规划的统一管理,山东钢铁集团一体化运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去年底挂牌的唐山渤海钢铁集团重组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